刘备临终前为何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cht 2022-11-22 7次阅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千问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昭烈帝刘备是怎么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街亭。

根据史书记载,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曾经提醒诸葛武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也以此宣扬刘备的识人之明。

  不过刘备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掐指一算就知道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肯定是刘备在某个时间或通过什么事发现了马谡的缺点。

那么昭烈帝刘备是怎么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呢?

  马谡是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哥哥马良是季汉的重臣之一,兄弟五人被评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谡出任荆州从事并跟随刘备进入益州,先后担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隽太守。

image.png

  从早年的经历来看,刘备对马谡是非常重用的,马担任县令的绵竹县和成都县都是益州的战略要地。

出任越隽太守更是让马进入季汉的地方重臣行列,要知道季汉当时的地盘总共也就十几个郡。

  马谡当越隽太守之时,蒋琬赋闲在家,费祎刚刚加入,魏延刚当上牙门将军,李严也不过是兴业将军兼犍为太守。

可以说马谡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刘备此时对他的重用要超过很多日后的季汉重臣。

  然而马谡的仕途在当上越隽太守后却急转直下,不仅越隽太守很快就不当了,刘备此后直到去世都没有再提拔马谡,还给了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语。

可见在越隽太守任上肯定犯了错。

  由于史料的缺失,本文接下来的内容是根据史料记载的蛛丝马迹得出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

越隽郡位于现在的四川省西昌市和云南省丽江市,在汉末三国是位置偏远并且民族矛盾较多的地区。

  根据史书的蛛丝马迹,马谡在越隽太守任上的表现有两种记载:第一种是马谡根本就没去越隽郡上任,而是故意滞留成都。

毕竟是从“天府之土”的成都调任“少边”的越隽郡,马谡不愿上任也不奇怪。

image.png

  第二种是马确实去越隽郡上任了,但越隽郡在马谡当太守期间发生了叛乱。

结果马谡没能力解决叛乱,反而是临近的犍为太守李严击败了叛军。

此后马谡的仕途可谓急转直下,李严则是步步高升。

  无论是哪一种记载,在越隽太守任上都严重辜负了刘备的期望,导致刘备对其作出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

而鉴于诸葛武侯与马谡的私人关系很好,刘备自然在临终前提醒诸葛武侯。


标签: 刘备  临终  为何  提醒  诸葛亮  马谡  言过其实  不可  大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