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真见过神兽吗?古代真有神兽吗

cht 2022-11-16 5次阅读

古代人真见过神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古代人对自然的认识远远超过我们现代人,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发现。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难道是因古代人没有电灯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古代人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技水平非常落后,他们也没有什什么先进的技术,所以在晚上的时候,他们只能依靠蜡烛来照明。

绵延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隐于重重迷雾中的上古“神兽”们,它们是真曾经存在过,还是源自于古人们那些瑰丽的想象?那些出土文物和一些上古文献中记录的只言片语,让我们似乎摸到了它们的痕迹,但是考古学家却任然迟迟无法探明其真身。

“羊尊” 还是 “貘尊”?

1975年陕西宝鸡出土了一尊“让人头疼的”西周青酒樽,该尊呈兽形,大圆耳,长嘴鼻,身体滚圆,四肢和尾巴短小,其每个细节拆开单看都像猪,但拼在一起怎么看又都不是猪,反倒有几分像羊。

最后无奈暂时将其命名为“羊尊”。

十八年后,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来宝鸡考察,被这件长鼻子的“羊尊”吸引。

他特意骑自行车去逛了动物园,回来后确定:它的原型不是猪也不是羊,而是一只貘!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青铜貘尊,被叫了20年的羊尊才得以正名。

中国境内现在没有貘分布,但貘尊在西周却非常流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古时也曾有貘?实际上,在我国南方各省,还真发现过大量史前貘类化石。

其骨骼、牙齿颇似现生马来貘,但个头要大得多,被命名为“巨貘”。

现在的马来貘体长约2米,肩高约1.5米,是体重可超过1吨的庞然大物。

巨貘从距今 200 万年前开始繁盛,消亡于 4000 年前左右。

古代人真见过神兽吗(古代真有神兽吗)

大英博物馆东周青铜器,被标为“貘尊”。

但该尊造型显然不是貘,与国内出土的貘尊也不同。

那么,巨貘有没有可能从夏商年代挺到了周朝,甚至更晚?南朝陶弘景曾记录了一种名为“隐鼠”的野兽:“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 *** 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

”同时期诸多文献也描述了这类野兽,叫法各异,特征却基本一致:长得像老鼠又像猪,大如牛,脚似大象但腿短,皮毛灰褐色和白色,水灾时常见。

纯凭直观感觉而论,貘确实相当契合。

不过马来貘的体型小,若是巨貘就说得通了。

古代人真见过神兽吗(古代真有神兽吗)

马来貘

西周常见的貘尊,到春秋战国就没有传承了,有学者认为这是审美变化。

但科学家发现,全球气候在公元前850年左右(西周晚期)忽然变得干冷,直到约九十年后的春秋早期才回暖。

于是有一种推测由此而生:有一支巨貘种群熬过“4.2千年”灾变,繁衍到西周,成为青铜工匠描摹的对象;但西周晚期这场严寒令它们基本团灭(故此后不再有此造型器皿),只有少数子遗遁入温暖的南方,苟延残喘至南北朝(为陶弘景等人所见)。

当然,西周貘尊的原型也有可能就是马来貘。

目前尚不确定我国先秦时期是否有马来貘分布,但河南殷墟确实出土过马来貘头骨——可能来自南方,或许貘尊是仿照它们 *** 的。

无法归类的“牺尊”

在商周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中,有生些很难确定是以哪种动物为原型。

于是学者们参考古籍,将其统称为 “牺尊” (“牺”原指以牛为代表的祭祀用牲畜,故有些牛形尊也称牺尊 )。

牺尊可分为有角、无角两类。

其中不有角类牺尊多见于商末到西周,特点是身体和犄角像鹿(角尤其像麂类 ),头脸像兔子,四肢偏修长,爪状兽足,腹部常有翅膀或鱼鳍装饰, 似乎是多种动物的造型杂糅。

古代人真见过神兽吗(古代真有神兽吗)

西周早期牺尊,出土于陕西宝鸡石鼓山

有角类牺尊的双角造型,有点像是小型鹿角;大部分被皮毛包裹成柱状,旨在前方内侧有一个分叉。

不过有角类牺尊的吻部比较短,像兔子,甚至刻有兔子胡须。

不像老虎的“虎尊”

在荆州博物馆,藏有一件珍贵的西周早期青铜“虎尊”: 獠牙外露呈咆哮状,半圆耳朵,颈后有鬣毛,前腿略长于后腿,尾巴上卷。

然而有些喜欢动物的观众,见到它就脱口而出 :“这哪里是老虎,分明是鬣狗啊 ! ” 的确,这件“虎尊”的造型,比起老虎更像鬣狗。

可是近3000年前的西周工匠,又是从哪里看到鬣狗的呢?

荆州博物馆馆藏“虎尊”

目前现存的鬣狗科动物一共有4种,其中仅缟鬣狗在亚洲有分布,最东可到印度。

难道曾有中亚古国,把缟鬣狗当礼物献给周天子? 然而缟鬣狗耳朵尖、尾巴较蓬松,与“虎尊”的造型并不吻合。

那么,有没有可能其原形是已经灭绝了的本土鬣狗呢?

缟鬣狗

斑鬣狗

史前的东亚大地,曾分布有多种鬣狗。

化石记录显示,最晚灭绝的是“最后斑鬣狗”。

它是斑鬣狗的一个亚种(有观点认为是独立种),约1万年前消失。

斑鬣狗就是《狮子王》和纪录片里常出现的 “非洲二哥”,体型比狼略大,群居擅捕猎。

它们的长相,从头到尾都十分酷似这件“虎尊” !如今斑鬣狗只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但在史前的更新世冰川期,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能适应寒冷天气。

对旧石器时代的先民来说,成群结队的斑鬣狗,是争抢食物与山洞居所的难缠对手。

它们中假如有少数种群幸存至西周,说不定真是这件“虎尊”的原型模特呢。

麒麟,真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吗?

在我们中华文明中,麒麟可以说能够与龙、凤齐名了。

在老百姓的认知里,麒麟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但在东周和秦汉时期的零星记载中,却似乎暗示两三千年前的古人,可能真的见过一种名叫“麟”的神秘动物。

“麟”字的甲骨文,右边的鹿旁长着两只角,而非独角。

“麟”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字形是一头长着双角的鹿,然而它只是作为一个人名出现。

“麟”作为动物首见于史书,要到公元前481年,鲁国出现一只并被猎获。

《春秋公羊传》还注明,麟长得像有角的獐子。

汉武帝时,再次记录猎获“白麟”,这次是一只像狍子、却长着独角的野兽。

从早期文献来看,麟是一种鹿类动物,样貌并不奇异,只是角型独特、中原少见而已。

东汉学者王充还解释说所谓“独角”,其实是“戴两角而共觝” (头上两只角,两边的角尖又长到一块了)。

若是这样,中国还真有过这种角型的鹿类--中华大角鹿。

它是东亚特有物种,大约110 万年前出现。

最著名的肿骨中华大角鹿,曾与周口店的“北京人”伴生。

它们的角粗大扁平,双角的第一分叉(眉枝)向内靠拢并愈合在一起,在正中形成一大片骨板。

可惜化石记录显示,中华大角鹿灭绝于距今约 3.5 万年前,远早于华夏文明出现的时间。

肿骨中华大角鹿头骨化石


标签: 古代人  见过  神兽  古代  有神  兽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