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几场大败中,哪一场最为致命?

cht 2022-10-29 6次阅读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

263年为魏所灭。

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蜀汉历史上的几场大败当中,夷陵之战的失败,应该是最为致命的。

  因为这一战的失败,彻底打光了蜀汉的家底,导致蜀国人才出现了断档,后继乏力。

而且这一战的失败,导致蜀国彻底丢掉了荆州的全部地盘,再也不可能从荆州方向进攻魏国。

这就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只能走北线进攻曹魏,注定了蜀国的败局。

  公元219年,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的汉中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汉中之战,最后以刘备的胜利而结束。

辗转了大半个天下的刘皇叔,如今终于有资格和曹操正面一战,并且战而胜之。

image.png

  汉中之战,是蜀国国力的巅峰。

  自赤壁之战后,刘备先是趁曹操大败,拿下了荆南四郡,有了自己的实际地盘。

然后刘备又花了几年的时间,拿下了大半个益州。

不过,就在刘备拿下益州的同时,益州北部的汉中太守张鲁,却突然投降了曹操。

  张鲁的投降,对于蜀汉和曹魏两家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为汉中这块地方,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特殊,等同于益州的大门。

如果曹魏掌握了汉中,以后便可以轻易攻入蜀地,让蜀汉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

反之,如果刘备拿下了汉中地区,就能将蜀地的大门彻底封死。

以后曹魏再想进攻蜀地,就难如登天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中之战爆发了。

  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的时间,期间魏蜀双方都用尽了手段。

不过最终,还是刘皇叔更胜一筹,拿下了汉中地区。

就这样,汉中地区被蜀汉掌握,蜀地的大门被彻底关上。

诸葛亮昔日隆中对的前半部分,已经全部实现。

从此以后,蜀国可以对魏国发动钳形攻势。

北上可以进攻关中腹地,进逼长安;而从荆州那边,则同样可以威胁到洛阳、许昌,让曹魏首尾不能兼顾。

  在这种形势下,只要魏国犯任何战略性的错误,甚至只要犯一个小错误,蜀国便可以两路出兵,一路攻城掠地。

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战就能让曹魏彻底亡国了。

image.png

  所以,汉中之战结束后,蜀国在诸多方面,都达到了最巅峰的时期。

  但同时,这场汉中之战,也对蜀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之前为了攻取益州,刘备曾多次从荆州方面调集兵马,抽调人力。

除了关羽之外,当时蜀国所有能打的或者能出谋划策的人,基本上都被刘备调去了蜀地。

所以此时蜀国所拥有的那部分荆州,正处于极度空虚的时候,而且蜀国的整体军力,也因为之前连年的战争,而受损严重,急需休养生息。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对于关羽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襄樊之战,史学家一直都存在争议。

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是奉刘备的命令北上。

但在正史当中,其实并没有刘备让关羽进行北伐的记载。

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蜀国此时最需要的显然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主动进攻。

  所以,后世对于关羽发动这一战的可能,后世一般归纳为两种。

  第一种可能,是关羽为了维护自身的威望,为了进一步打击魏国,所以才主动进行北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羽一直都是蜀汉集团内部,地位仅次于刘备的头号大将。

而在刘备攻略蜀地的过程当中,关羽一直坐镇荆州,战功相对较少。

反倒是其他几位大将,比如张飞、黄忠、马超等人,战功卓著。

image.png

  一向心高气傲的关二爷,自然无法容忍其他将军的战功超过自己,便有了想要主动进攻的想法。

再加上当时汉中之战已经结束,蜀国正处于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而那一年荆州地区又降雨充沛,导致河流水位猛涨。

关羽麾下的水军,本就是天下无敌。

趁着这个机会发动战争,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第二种可能,则是刘备当时下令,让关羽在荆州地区,打一场策应性质的战争。

小仗即可,目的在于牵扯曹魏的精力,分散汉中这边的压力,让蜀国更容易休养生息。

结果关羽出兵之后,一不小心打顺手了,把一场骚扰战给打成了攻坚战,后来则是被迫进攻。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总之,在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后没多久,关羽便在荆州地区,再次发动了攻击,进逼襄樊。

  襄樊是曹魏在荆州最重要的要隘之一,一旦襄樊失守,整个荆州都会落入关羽之手。

再之后,蜀国便会步步紧逼,威胁曹魏的腹地。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

关二爷在襄樊水淹七军,生擒了曹魏的大将于禁,一战震惊天下。

这一战之后,从襄樊一直到许昌沿线,都有人开始响应关羽。

一时间曹魏内部大乱,仿佛关羽马上就要打到许都一样。

就连曹操本人,这个时候都在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曹操想到了一个坏招。

那就是派人出使东吴,劝孙权从关羽后方偷袭。

  自赤壁之战开始,孙刘两家一直都是最坚定的盟友,联合抗曹,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照理来说,在这种关键时刻,孙权不可能从背后偷袭关羽才对。

然而曹操却敏锐察觉到,这或许并非绝对不可能。

  曹操的使者到了东吴之后,只问了孙权一个问题,就把孙权给说服了。

  这个问题是:如果蜀国打下了襄樊,甚至一路攻下许都、洛阳、长安等地,那么东吴该怎么办?

image.png

  孙权也是一方之主,自然瞬间就想到了答案。

一旦关羽真的北伐成功,到时候蜀国的势力范围,就会迅速膨胀。

反倒是东吴,因为的长江的阻隔,想要同时进行北伐,困难重重。

也就是说,关羽北伐成功的话,蜀国的势力范围会迅速膨胀,但东吴却得不到任何好处。

而且蜀国一旦膨胀之后,比起曹魏来说,对东吴的威胁明显更大。

  曹魏想收拾东吴,好歹还要跨越长江天险。

而蜀国若是想进攻的话,连长江都不用过,因为人家本来就在长江以南。

  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孙权终于决定,趁着关羽北伐,从关羽背后进行偷袭,夺取蜀国所掌握的那部分荆州!

  于是,就在关羽进攻襄樊的同时,孙权派兵奇袭南郡,一刀插在了关羽的背后。

  不管是关羽还是远在益州的刘备,都没有料到孙权敢在这个时候翻脸。

而这个战略误判,也让蜀国就此陷入了被动。

在得知孙权出兵之后,关羽火速回返,但此时却为时已晚。

最终,孙权截断了关羽的归路,最终在麦城附近生擒了关羽。

  关羽被擒之后,拒不投降,最终被孙权所杀。

关羽死后,原本蜀国所控制的荆州,尽数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败走麦城,标志着蜀国彻底丢掉了荆州地区的地盘,在战略上彻底陷入了被动。

不过,相比之下,接下来夷陵之战的失败,或许才是对蜀国更加致命的一击。

  在得知关羽被杀,荆州陷落之后,刘备下定决心,要倾尽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同时夺回荆州。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备从整个益州范围,调集来所有精锐。

就在刘备准备向东吴复仇的时候,北方传来消息,曹操突然病故了。

曹操病故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此东汉彻底灭亡。

在得知曹丕篡位之后,刘备不得不暂时放下复仇的事情,正式称帝,以保有大义。

image.png

  就这样,因为这些事情,蜀国被拖了一年的时间之后,才终于集结完毕,正式向东吴发起进攻。

此时蜀国已经丢掉了荆州的全部地盘,吴蜀两国的交界处,已经转移到了巫山附近。

此时的刘备,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几乎拿出了全部的家底,压在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刘备既要为关羽报仇,同时也要重新夺回荆州。

对于蜀国来说,荆州这块地盘实在是太重要了,占领荆州,蜀国就能对魏国形成钳形攻势。

而没有了荆州,以后蜀国就会被困在蜀地,再想出去就难如登天了。

  这一战,将决定蜀国的国运。

  而这一战的结果,大家也比较清楚了。

最终,吴国的大都督陆逊,抓住了刘备的破绽,在夷陵地区大败蜀军。

这一战之后,刘备集结起来的数万蜀军精锐,一朝尽丧。

  赌国运,赌输了。

  夷陵之战,对于蜀国的影响是极为致命的。

首先,这一战之后,当年曾跟刘备一路南征北战的老部下,近乎被全部打光了。

从此之后,蜀国就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其次,蜀地本就人口不多,一战损失了数万人,几乎损失了蜀地一多半的兵力。

image.png

  最关键的是,刘备的失败,使得蜀国彻底无望再次夺回荆州。

如果说,关羽的失败,只是将荆州暂时丢掉的话,荆州本地其实还是有一部分士族,心向刘备。

那么夷陵之战以后,这些士族也明白刘备注定不可能再回来,人心开始彻底倒向了东吴。

  这一战之后,荆州彻底成了东吴的地盘,蜀国再也不可能拿回来了。

  丢掉了荆州,就意味着当年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再也无法实现。

自此之后,蜀国再也不可能对魏国形成钳形攻势。

想要进攻魏国,只能走北方那一线。

而魏国对蜀国的防守难度,则急剧降低。

  更要命的是,这一战之后,刘备本人也命不久矣,几个月之后便病逝于白帝城。

只留下一个孱弱无能的刘禅,继位成为蜀国的新君。

  如果不是蜀地易守难攻,刘备死后,主少国疑的局面出现,外敌在趁机进攻的话,蜀国估计马上就要亡了。

  夷陵之战的失败,注定蜀国已经再无希望逐鹿天下。

此后的蜀国,其实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后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其实也只是以攻代守,为蜀国强行延命而已。

只要魏国不出现大的战略失误,蜀国就不可能占到任何便宜。

因为双方的整体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image.png

  至于后来的错失街亭,固然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但实际上,这次失败的影响,却远不及当年的夷陵之败影响那么大。

因为马谡就算没有丢失街亭,诸葛亮北伐成功,最多也就只能拿下陇右五郡,让蜀国的国力增强许多。

但从整体来看,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差距,依然大得惊人。

所以,就算马谡没有丢掉街亭,一切都特别顺利,这场胜利其实也只是一场小胜而已,远没有到可以彻底决定国运的地步。

  反倒是当年的夷陵之败,让蜀国的国运彻底一落千丈,再无胜利的希望了。


标签: 蜀汉  几场  大败  一场  最为  致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