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会看中并不出众嘉庆来继位?

cht 2022-03-01 17次阅读

爱看清宫剧的小伙伴们都应该非常了解风流皇帝乾隆帝王这号人物,一生风流,子嗣众多,而且非常奥秘的是后来的继任者嘉庆并不出众,为何最终嘉庆帝会被风流皇帝乾隆爷选中成为新一代的君主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了解吧。

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会看中并不出众嘉庆来继位?

本来,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还有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真相,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怎么做到“退而不退”,怎么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嘉庆帝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果然,风流皇帝乾隆在传位的同时明确宣布:“凡遇军国大事和用人事宜,决不会置之不问,仍要亲自处理。

”退位后,风流皇帝乾隆仍然自称为“朕”,他的谕旨称为 “敕旨”;对前来进贡的朝鲜使者有板有眼地说道:“我虽然归政,但大事还是我办!”;他借口已经在养心殿居住了60年,只有这里才“安全吉祥”、便于召见群臣,无论怎么也不肯搬出去;为了限制嘉庆,他还一度上演了“传位不传玺”的闹剧;其实嘉庆即位改元后,全国上下应该统一使用嘉庆新历,可宫廷中还是用风流皇帝乾隆年号,如风流皇帝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新帝王即位后,钱币应该改铸“嘉庆通宝”,可那几年却是风流皇帝乾隆、嘉庆两个年号的通宝各铸一半……在父皇的淫威下,以仁孝著称的嘉庆,只能没头没脑地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二帝王”。

不能否认,永琰还是很有资质的。

他勤奋好学,6岁读书,13岁通五经,之后跟从多个师傅学习今体诗和古体诗,文化基础非常坚实。

尤其是在从14岁被谜团立储到35岁登基的漫长的20多年中,他经受住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时时观察和种种考验,并最后被确立为下任帝王,都说明永琰的品质、才能绝非等闲。

不过,他的这种资质才能,用在恪守仁孝、唯命是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方面还算说得过去,但用在安邦治国、开拓进取上就会显得异常地苍白无力。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升平,凭嘉庆的能力做一位贤明的太平君主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风流皇帝乾隆后期国库衰竭、国力衰弱,朝廷政治腐败,官场贪贿成风,各种矛盾一触即发,沉浸于“康乾盛世”光环下的大清帝国“外面看着轰轰烈烈,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就迫切需要一位有着刚猛手腕、铁血政策的“能君”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可惜嘉庆帝王没有遗传到前面几任帝王治国能力和开拓气魄的基因,虽然勤政图治,一心想着有所当作,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实、波澜不惊的守成君主。

嘉庆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风流皇帝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嘉庆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后徒呼“奈何”而已。

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却不能真正有效地应付外来侵略者。

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比风流皇帝乾隆后期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

此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不可幸免地衰败下去。

因为好大喜功而穷兵黩武,把原来强盛的大清帝国折腾出衰败迹象来的风流皇帝乾隆帝王,至死也不承认他的统治出现了危机,他甚至还在发着“大清帝国,谁与争锋”的高烧,甚至认为自己留给子孙的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与其说,大清帝国衰败在嘉庆手里,倒不如说是腐朽在风流皇帝乾隆手里。


标签: 乾隆  为何  看中  并不  出众  嘉庆  继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