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黄鹤楼隧道正式通车,从中山路到张之洞路5分钟直达是真的还是假的?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摄影记者 宋枕涛通讯员 袁亮 张汉林大武汉城市建设迎来成果:10月28日9时28分,武汉市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张之洞路)工程地面和隧道同步开放通车,其中2190米长的黄鹤楼隧道正式通车。这是国内最大单管双层城市道路隧道。极目新闻记者驱车体验,从中山路到张之洞路只需5分钟,其中通过黄鹤楼隧道段仅需3分钟。驱车跑完黄鹤楼隧道仅需3分钟和平大道南延工程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为武昌顺江通道的控制性工程,北接和平大道,南连张之洞路,线路全长3042.5米,设计行车时速...

    2023.10.28

  • 【张之洞简介】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怎么死的?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张之洞   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之洞的一生。   张之洞简介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

    2023.10.07

  •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张之洞劝学篇内容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简述真相究竟是什么?

    张之洞 办公照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对张之洞多少有些了解,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洋务中的重要人物,提倡学习西方科技,创办工厂、各类学堂,为近代工业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之洞劝学篇   历史上有两部《劝学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其后期一直在为洋务运动与教育所努力。张之洞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晴四大名臣,名声显赫。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一部作品,这本作品是一部宣传册,主要论述了传授传统经史...

    2023.10.02

  • 张之洞简介: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派代表人物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在晚清那个腐朽的年代,上至统治者慈禧太后,下至九品芝麻官,大多都昏庸无能,只知满足自己的私欲。不过就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晚期也有正直、爱国爱民的好官,他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一、张之洞简介张之洞(1837年-1909年),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

    2023.09.27

  • 张之洞墓为何被多次挖掘?张之洞被挖掘出土后竟如活人!真相究竟是什么?

    张之洞是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曾为现代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由于文化大革命被人们给误解坟墓惨遭挖掘,而且还是多次被挖掘,张之洞被挖掘出土后竟如活人!那么张之洞墓为何被多次挖掘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揭晓吧。 张之洞墓被挖开后竟被弃尸荒野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在晚清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兴建大批工业,而且重视教育,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

    2023.08.20

  • 张之洞怪癖很多,吃饭爱蹲在椅子上进食,水果就是他的下酒菜

    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起床,三点办公,七点接见下级官员。但在之前,他的作息却是另外一种怪象:每天下午两点入睡,晚上十点起床办公。幕僚或下属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来谒见,否则就要等到第二天早上。 ?张之洞为什么如此作息呢?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夜猫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兴奋。在晚上,他要是和谁谈得高兴,就会谈一整夜,从不在乎别人困不困。而在白天,属官来找他汇报工作时,他却经常鼾声大作。 在饮食习惯上,张之洞也有独特的癖好。他最喜欢吃新鲜的水果、糕点和蜜饯等食物。他的办公...

    2023.05.07

  • 清朝时期有人冒充皇上,他的下场怎么样?

    古时候是一个封建迷信的社会,老百姓长期生活在封建的思想下,所以有很多的原理他们解释不清楚,因此认为是神的旨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都非常相信神学,所以江湖上总有一些道士冒充自己是神仙下凡,骗取老百姓的钱,还有一些江湖郎中自称自己有长生不老药,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然而就是这种非常小的把戏,把老百姓骗的团团转。总有很多老百姓跟有钱的地主上当,并且深信不疑,甚至把他们请到家里当神仙供奉。事实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骗子也成了古时候一个投机倒把的职业,他们整日在街上游走,看到老人就下手。而今...

    2022.09.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