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个有趣的历史典故

    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有着无数文化瑰宝,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10个有趣的历史典故。1.北齐皇帝高洋喜欢跑酷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趣的皇帝之一,他性格多变,喜怒无常,是一位跑酷爱好者。据说他曾经在高27丈的建筑物上,在没有系绳子的情况下登脊疾走。这样的行为让人们非常惊叹,也令大臣们担心不已。这次跑酷活动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惊险的一幕。2.汉武帝热爱足球汉...

    2025.03.10

  • 同心一意典故出处介绍

    其实劝说吴蜀联盟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鲁肃作为东吴最厉害的外交家,想要说服刘备还是非常容易的。当时曹操准备南下夺取荆州,但孙权和刘备都知道荆州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决定结盟抗曹,其中鲁肃在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同心一意“背景故事就来自这里,鲁肃先礼后兵,如果刘备不愿意合作那就强行拿下荆州在说,好在刘备比较爽快躲过了一劫。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鲁肃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

    2024.08.14

  • 似是而非典故出处介绍

    曹丕和刘备称帝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由。但是孙权手下既没有汉献帝,他也不是汉室后代,那他称帝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孙权想这个问题想了9年,最终还是当上了东吴皇帝。后来诸葛亮评价孙权称帝也是比较有意思,和今天要讲的成语似是而非有关。似是而非的意思就是,表面看起来是对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对的,用来形容孙权称帝也是比较贴切了,不过孙权晚了这么多年才当上皇帝算是非常给面子了。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蜀汉建兴七年(公元...

    2024.08.14

  • 虽死无恨典故出处介绍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果把自己的爱徒处以军令状。诸葛亮挥泪斩马稷的故事大家肯定也都不会陌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虽死无恨也是出自马稷之口,马稷心中明白自己做错事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就算诸葛亮杀他也不会记恨他。其实马稷随军出征很少犯错,没想到犯了一次错就让他人头落地,想必内心也是非常的后悔。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虽死无恨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马良传》注引《襄阳记》,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主人公是马...

    2024.08.14

  • 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结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袁绍担任盟主,他和跟曹操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挺被动,而且也不敢轻易消耗兵力。当时虽然大家表面上是盟友,但背地里想的都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团结的心思。但曹操是个城府非常深厚的人,在出击之前便同袁绍商量好了对策。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无所不可便出自曹操口中,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主人公是曹操...

    2024.07.24

  • 思妇病母典故出处介绍

    思妇病母的意思思念自己的妻子,却用母亲生病当做理由,比喻为撒谎而找的借口。不过古人似乎也有些太严格了,为什么连思念妻子这样的事都不能很正常的表达出来呢。主要还是因为“孝”这个字的分量太重,古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爹妈放弃自己的一切,百善孝为先,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品质。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思妇病母背后的故事,背景实在三国时期,到底是谁思念自己的妻子却还要编制一个谎言呢?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梁习传》注引《魏略•苛吏传》,时间是在曹魏皇帝曹芳主...

    2024.07.24

  • 偃旗息鼓典故出处介绍

    其实赵云虽然被称为常胜将军,而且还是五虎将之一,但他的真实军事能力一直备受质疑。主要是赵云从来没有像关羽那样,独自领兵打过胜仗,而且击杀的敌人多半是小卒,出名点的也没有。其实赵云算是一直被埋没的人才,他的忠心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无人能够比拟,但刘备一只都是把赵云当做自己的贴身保镖用,所以他也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偃旗息鼓讲的就是赵云,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时间是...

    2024.07.23

  • 大言欺人典故出处介绍

    吴蜀之所以会联合起来共同抗曹,就是当年诸葛亮渡江来到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的结果。如果诸葛亮没能顶住那次压力,可能后面也就不会出现同盟的情况,整个三国的历史说不定都会被改写。诸葛亮出行也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所以才能让自己占据上风。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大言欺人”,就出自诸葛亮舌战群儒期间的故事。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口才也是一流的水平,让孙权手下心服口服。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发生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舌战群儒”期间,主人公...

    2024.07.23

  • 仰人鼻息典故出处介绍

    其实袁绍早期势力并不强,但自从他接过冀州当起冀州牧后,才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袁绍虽然有“四世三公”之称,但到了东汉末年,这些虚名也都不重要了,谁有兵权谁才能讲话。后来袁绍担任关东军盟主一起讨伐董卓,但袁绍几乎没怎么发力,主要还是靠其他人来对抗董卓,很显然是要保存实力。那当年袁绍是如何得到冀州的呢?答案就藏在“仰人鼻息”这个成语当中,一起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相关...

    2024.07.23

  • 指麾而定典故出处介绍

    东汉末期虽然群雄突起,但真正有实力的军阀却不多,大多都是靠虚张声势或者手上的兵力犹如一盘散沙。公孙瓒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赵云就是投靠了公孙瓒,后来隐居了七年有加入刘备,公孙瓒的实际兵力并不是很强,早期面对其他军阀被打的节节败退。就连他自己都认为要拿下这片土地实在太难,而且就连守住自己的阵地都一场艰苦。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指麾而定”就同公孙瓒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公孙瓒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元...

    2024.07.22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