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格:道家风骨,儒家仁义,佛家慈悲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说到传统文化对人性格的养成时,人们往往张口就来:儒家思想的浸润。 不错,儒家思想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的主流思想,人基因中的忠孝思想、伦理道德、责任意识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产物,对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但是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树,儒家思想只是这棵大树的一个主干之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大树的躯干,东汉以后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在长期的磨合中激荡汇流,互为吸收,完美融合,最终...

    2023.11.18

  • 儒家说生死有命,道家说我命由我,道家有何秘密敢如此霸气??真相究竟是什么?

    儒家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贵贱穷达是老天注定的,只能认命,不能与天作对。而道家却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有天命,地有地命,人有人命,我的命运我做主。在人们的印象里,好像儒家是积极的、阳刚的、入世的,自强不息的。 而道家才是消极的、阴柔的、出世的、与世无争的。为何偏偏在人的命运方面的主张却走向了反面?其实那是你的误会,儒确实是出世的,积极的,进取的。但是儒家被奉为帝王之学,他拜的是天地君亲师,尊的是宗法礼仪制度,必须把天命、天理放在第一位,不然,宗法礼仪制度就会崩溃。...

    2023.11.13

  • 道家“内圣外王”为何被称为儒家的核心思想?真相究竟是什么?

    所谓内圣外王,是说既有圣人的德才,又有施行王道的本领。 这是道家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 在道家的观念里,圣人并非一定是君主帝王,一切的道体道者,皆可谓之圣人,内圣,是自身的修养,外王,是外在的表现。 内圣外王强调的是,做人,特别是做领导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气质。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一就是道)。 此即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 庄子按照得道深浅把人大致分成五类:仙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 何谓圣...

    2023.09.26

  • 解密:儒家著作《荀子》有着哪些名言警句?真相究竟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

    2023.08.26

  • 《荀子》简介: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是真的吗?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

    2023.08.25

  • 秦时明月公孙仇为什么这么厉害(儒家荀夫子人物分析)真相究竟是什么?

    秦时明月里有几位鲜有出手的神秘高手,儒家的荀夫子就是其中一位,至于其实力究竟如何,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不凡来分析一下,不吹不黑。 荀夫子 作为齐鲁三杰的师叔,荀夫子更为人知的身份是相国李斯与韩国公子韩非的师傅,因精通医理而闻名,至于武功如何,没有人知道,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学文的,不懂武功,但从荀夫子仅有的三次出手我们知道:他,还是很牛的。 天明、荀夫子 荀夫子、天明 第二次展现实力,同样也是在与天明一起,在诊治完端木蓉之后归去途中,大司命乔...

    2023.07.08

  • 儒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儒家领袖与儒家民主 [美] 安靖如 撰 田 旭 译 来源:《文史哲》2018年第3期 西历2018年6月22日 摘要: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同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民主制一样,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尽管在现代民主儒学的新背景下,一些关键的儒家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新的意涵,但这些洞见的传统内涵依旧重要。 陈祖为和陈永政在论证儒家强调领导力胜过制度这一观点...

    2023.04.04

  • 刘备的老师是谁,他是否接受过儒家教育?

      在《三国》里,我们觉得最具仁德之人就是刘备,刘皇叔了。这个刘皇叔是儒家理想中的典型仁君,故而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明代的罗贯中之所以会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就是出于对于圣君仁主的渴望与期许。  那么,刘备的老师是谁呢,他是否完整的接受过儒家教育?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记载。  根据《三国志·卷三十先主传》记载:“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

    2022.12.06

  • 列子是儒家学派的吗?列子是哪位一生有什么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多有识之士活跃于诸国之间,很多学派的创始人皆是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像是儒家学派的孔子,兵家学派的孙子,等等。有一人名为列子,此人同样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人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哪家学派的呢? 列子是儒家学派吗 列子是东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并不属于儒家学派。列子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的列子学,是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学说的人,关于宇宙和天体的学说较之西方要早很多。许多人对列子耳闻不多...

    2022.03.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