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为何要夺取楚霸王项羽的兵权 楚怀王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cht 2022-03-16 8次阅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怀王和楚霸王项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项梁死后,楚怀王为什么恩将仇报、剥夺了楚霸王项羽的兵权?

每每提及古代上的“楚汉争霸”,人们的印象里可能只有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本来,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有个人就成为这一过渡时期古代进展的“中心轴”,他就是楚霸王项羽的伯父项梁。

项梁不但杀了会稽郡守殷通,还听取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的后人为新的楚怀王,不但恢复了楚国,也使楚怀王成为天下义军的众望所归,纷纷前来臣服。

项梁在世时大权独揽,楚怀王只是一个虚有其名的傀儡帝王而已,但是,项梁死后,形势却瞬息突变,楚怀王不但夺回权力,而且还直接剥夺了楚霸王项羽的兵权,并着力于提拔汉高祖刘邦,这也为后来的“楚汉相争”埋下隐患。

image.png

众所周知,新的楚怀王在没有被拥立之前只是一个卑微的“放牛郎”,是项梁赋予了他重生的机会,可他为何会恩将仇报,在项梁死后就迅速剥夺了楚霸王项羽的兵权呢?咱们还是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吧。

楚怀王被立之后,他并没有随着义军主力南征北战,而是被项梁以安全为由将他留在了楚国的新首都盱眙。

起初,身份的变化和待遇的提高也让楚怀王相当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对这种权力结构产生不满。

可大权被项梁牢牢掌控,尤其是军事,完全掌握在项梁手里,楚怀王根本没有与项梁争权的资本,他不得不暂时隐忍下来。

当项梁死于秦国名将章邯的偷袭时,楚怀王当机立断,决定夺回权力。

image.png

项梁死前,义军主力分为四支,项梁、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吕臣各领一支,但项梁是上将军,调配权属于项梁。

项梁死后,其余三支就退守在彭城附近,形成犄角、转入防守。

俗话说“军不可一日无帅”,可这三支队伍的首领都很难令其他队伍信服,一时间群龙无首。

这给了楚怀王一个天赐良机。

楚怀王以吊唁项梁为名从盱眙赶往彭城,并成功接管了对义军的管控权。

他希望义军能够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于是,就对义军进行了整顿。

由于项梁已经不在,无论是接管、还是整顿,楚怀王都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根本不会出现质疑的声音。

楚怀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楚霸王项羽和吕臣的兵权。

按说,楚怀王有权力这么做,但是,对于吕臣和楚霸王项羽的处置却有太大的差别:楚怀王封吕臣为司徒,封他的父亲为丞相,虽然没了兵权,但是,表面上看吕臣的地位还是提高了,这也能够安抚一下吕臣;楚怀王甚至封汉高祖刘邦为武安侯,继续统领自己的军事,可对楚霸王项羽就没有那么客气——楚霸王项羽被闲置了,既没有兵权,又没有任何明确的职务。

要知道,虽然项梁是拥立楚怀王的核心,但是,楚霸王项羽在起义军中也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没有楚霸王项羽,那些江东义军根本不会买楚怀王的账。

现在项梁刚死,就对楚霸王项羽进行政治迫害,这也让楚怀王的名声受到一定损伤。

image.png

原来,楚怀王夺权与楚霸王项羽之间并没有冲突,楚怀王如果能够妥善运用楚霸王项羽的能力,对自己将有百利而无一害,兴许,还真能够重振楚国也未可知,但楚怀王的昏招却将两人置于对立的双方,这对义军的进展极为不利。

再看楚霸王项羽,从小身负家仇国恨的他对权力没有太大的觊觎,在项梁的培养下,楚霸王项羽最大的愿望就是像他爷爷项燕那样成为楚国人敬佩的大将军,可楚怀王对他的打压让他逐渐对楚怀王失去信心,与楚怀王渐行渐远。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打压,让刚刚脱离项梁庇护的楚霸王项羽逐步成熟起来,不再是以前的“莽夫”,而开始懂得心机。

楚怀王很无能吗?从他的经历来看显然不能用“无能”这个词来形容他:

被立之后有名无实、有位无权,但以他的实力很难和项梁争锋,因此,他暂时忍耐下来,有这种度量的人,绝对不是平庸之辈;

项梁死后,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其他三支义军之间的分歧,果断出手、掌控大局。

夺权的时机抓得恰到好处,这份洞察力也让人十分敬佩;

最终一点,项梁死后,秦国名将章邯认为义军已经不足为惧,于是,开始全力攻打赵国,咸阳空虚。

这时,楚怀王命令义军兵出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进伐秦。

这种战略安排也展现出楚怀王的军队才干和大局观;

image.png

如果综合这三点来看,楚怀王非但不是平庸,甚至还有点“英明神武”的意思,但他为何在楚霸王项羽的安排上失误频频呢?一方面,夺权心切让他疏忽了楚霸王项羽在军中的影响;另一方面,楚怀王长期受制于项梁,很难保证心理上不会对项氏一族产生抵触情绪。

这也许就是他迫不及待剥夺楚霸王项羽兵权的真正真相。

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项梁压抑楚怀王太久,为项梁死后楚怀王的“反弹”埋下隐患;无独有偶,楚怀王又打压楚霸王项羽太狠,这也为楚霸王项羽后来斩杀宋义、夺回兵权埋下伏笔!


标签: 楚怀王  项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