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闹花灯的风俗是如何来的?

cht 2022-03-15 15次阅读

元宵节闹花灯的风俗是如何来的?这个风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夜晚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图片.png


在正月十五夜晚,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后,吓得不知怎么是好。

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烟火。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夜晚,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为纪念这个事件,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烟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标签: 元宵节  汉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