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到底是出于什么真相?

cht 2022-03-01 13次阅读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蜀汉五虎上将中,赵云实际上是具有争议的一位,也即在一些人看来,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实际上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不是一个档次的。

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刘备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

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马超早在东汉末年,就被汉献帝刘协封侯了,比如关羽因为斩杀颜良,所以一代奸雄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其封为汉寿亭侯。

至于张飞、黄忠这两位武将,也先后得到了刘备的封侯待遇。

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生前则没有给赵云封侯。

直到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

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那么,问题来了,赵云一生忠心耿耿,为什么刘备却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呢?

首先,刘备之所以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真相重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虽然赵云是刘备的嫡系,并且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但是,在资历上,赵云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却无法和张飞、关羽相提并论。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对于张飞和关羽来说,早在公元184年前后,就开始跟随刘备了。

虽然公元191年时,刘备就和公孙瓒的手下赵云结识了。

但是,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和刘备分开了数年时间。

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被一代奸雄曹操打败之后,赵云才投奔到刘备麾下。

由此,从刘备的角度来看,无疑和关羽、张飞的感情更加深厚。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而就赵云来说,在当时只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地位明显在关羽、张飞之后。

另一方面,就马超来说,和关羽一样,早在东汉末年就被汉献帝刘协封侯了。

至于黄忠,则是因为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夏侯渊这位大将,所以在之后被刘备加封为后将军,赐关内侯。

在此基础上,缺乏一场亮眼的战功,也是赵云迟迟没有封侯的主要真相。

在曹魏阵营中,夏侯渊当作一代奸雄曹操的宗室,地位超然,所以,黄忠能够斩杀这位大将,着实积累了封侯的资本。

而就赵云,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为赵云虚构了不少斩杀大将的事迹。

但是,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赵云却一直没有斩杀一流武将的功绩。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赵云的两次直言不讳,也可能是他错失封侯机会的主要真相。

《云别传》中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也即公元215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准备将手下的将领进行封赏。

在此背景下,赵云用“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例子来劝诫刘备,促使刘备最后停止了封赏。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赵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让蜀汉的将领失去了即将到手的封赏,并且暗示刘备不应该过早地贪图享乐,这无疑让赵云既得罪了刘备,又得罪了蜀汉的部分武将。

image.png

最终,在此之后,赵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言不讳的性格特点。

根据《云别传》中的记载:“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

云谏曰:“国贼是一代奸雄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 在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东吴,以此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

但是,在诸葛亮等人都保持沉默的背景下,赵云却毫不畏惧,直接劝阻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

众所周知,此时的刘备正在气头上,也即任何人的劝诫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会因此迁怒于人。

于是,赵云自然首当其冲,不仅被刘备留守在江州,更因此到死都没有被刘备封侯。

换而言之,在刘备称帝之后,自然要分封赵云等出生入死多年的功臣,也即只要赵云在征讨东吴上保持沉默,无疑有机会获得封侯的待遇。

当然,对于淡泊名利的赵云,还是从蜀汉的大局出发,选择劝阻刘备征讨东吴,而将私利抛之脑后,这显然是十分难得的品质,也是其受到后人爱慕和推崇的真相之一。


标签: 赵云  三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