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

    历史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高考”和“科举”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是经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但是实际上它们两者又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状元”和古时的“状元”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现在的“状元”和在高考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有可能后来者居上再次把你“挤下去”;然而古时候的“状元”,其含金量是很高的,几乎是有了“状元”这个称号,他们就相当...

    2022.03.30

  • 历史被判满门抄斩,他们能逃跑吗?

    历史被判满门抄斩,他们能逃跑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犯人被判满门抄斩,其家属当然可以提前跑了,但逃跑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真的成功逃跑了,也不代表安全着陆了。所谓满门抄斩,简而言之就是抄没财产,杀戮全家,是历史最残酷的刑罚之一,一般只有罪大恶极者,比如谋逆罪,才会被判这种刑罚。在现代人的固有思维里,历史通讯手段落后,没有天眼等监控设施,而且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错综复杂,罪犯的家属如果提前得知消息,完全可以逃走,很难被抓回来。这样的例子当然也有,比如说岳飞...

    2022.03.30

  • 在历史一两银子是多少钱?放在现在相比又是多少钱

    银子又称白银,它是历史货币和装饰品的一种,“遥望古代的河流,感受古代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拿出银教买办的材料”以上句子来自《施耐庵水浒传》的第四次。我想你经常可以在古装剧或者小说中看到用银买素材的场景。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历史一两个银儿子相当于今天多少人民币。因为古装剧里,一两个银儿子的价值很模糊,有的“江湖少侠”随便吃了一顿饭就放下一锭银儿子,还说“不用找了”,有的人为了几两个银儿子就把儿女卖了。前后对照莫名其妙!今天,我将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2022.03.30

  • 历史太监不识字,如何还能宣读圣旨?

    历史太监不识字,如何还能宣读圣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说到他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尖着嗓门,在帝王面前搬弄是非的小人形象。除此之外就是故作威严,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毕竟许多电视剧上都有太监诵读圣旨的剧情,本来这是一个穿帮,因为历史太监大多都没读过书,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念圣旨了。“太监”一词出与唐朝,代指官衔高的宦官,而一般的宫内宦官,都只是寺人,他们或许是家里穷养不下孩子,送到宫内当宦官,又或者是家里有人犯罪,被宫刑后送到宫内当侍从。...

    2022.03.30

  • 历史臣子最高的待遇为何是封侯 封王难道不可以吗

    还不了解:历史封侯封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历史臣子的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能封王呢?在“帝王”这一尊号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称王就已经是一个人的人生巅峰了。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像什么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这些都是诸侯。只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扫地,诸侯们在自己封国内开始为所欲为,有的胆大的竟然就敢称王了。再到战国年间,连诸侯们都被扔一边了,卿大夫阶层开始掌权,以前那些老规矩早就不讲了,所以各...

    2022.03.30

  • 解析:历史女子是如何打胎的?

    历史女子是如何打胎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史记》记载“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吕雉是古代上出了名心狠手辣的太后,她为了铲除赵王,在孝惠帝外出打猎时,将赵王毒酒加害。自古子嗣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仅是普通百姓,还有皇帝之家。现代社会医学不断进步,在历史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疑难杂症都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得到解决。各项手术的进展逐渐完善,包括对女性处于良好的状态方面也出现了无痛人流,大大减轻了女性做流产手术...

    2022.03.30

  • 历史人物解读之历史上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为什么会七十反秦?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古代在不停的进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古代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被楚霸王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的故事。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楚霸王项羽攻入关中,劝楚霸王项羽消灭汉高祖刘邦势力,未被采用。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楚霸王项羽杀汉高祖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汉高祖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楚霸王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七十反秦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

    2022.03.29

  • :历史古代上最能隐忍三个人

    忍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君子美德的一种。不过忍让也是分情况的,有人忍让是因为心地开阔不爱计较,而有人忍让是为了韬光养晦,为了达到目的暂时收敛锋芒。我国史上最能忍的三个人,一个赢了天下,一个流芳千古,一个逆袭称王。第一个是中学生素材必备人物——司马迁。“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历史的士大夫而言,史书上的美名有时候比身家性命、尊严都要主要,所以历史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中学生写作文最爱举的例子,无非是因为他先遭受宫刑,后写出了《史记》。《史记》在历史被一部分人视...

    2022.03.29

  • 历史犯人再被流放的时候 古人为何也不趁机逃走

    还不了解:历史犯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被判流放的人,为什么宁愿流放至死,也不逃走呢?流放,也就是把罪犯放逐到偏远地区的一种刑罚。早在上古时期,共工就因为战败被尧帝流放到了幽陵(今北京一带)。可见,我国本来可以算作是流放的发明国。后来欧洲对待犯了罪的王族也都是采取了流放这一策略,比如著名的法兰西帝王拿破仑。流放不剥夺人的生命,到了目的地后也不限制犯人的自由,特别是历史的流放地贵州、两广、四川,在现在看来那都是旅游胜地,貌似看起来还不错。但实...

    2022.03.29

  • 历史官员要被流放之后 家里边的人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历史官员流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官员流放后家人怎么处理?在历史达官贵人,整个家族体系中的人数是非常多的,大概有几十个到上百个,其中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还有许多的仆人。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有时候官员犯了罪或者得罪帝王,这些人都会被株连。虽然有些人犯的罪不大,但是也很有可能会被革职流放。定罪以后,官员的府邸也就充公了,家人也就随之安排各奔东西了。跟随官人一起流放本来是很好的结局,命算是保住了。但是如果流放之地太过偏远,历史交通很不便利,...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