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哪四宝?“文房四宝”源于什么时候?

cht 2022-02-24 17次阅读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中,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工具,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丹青妙手均未离开过这“四件套”。

“文房”之名,起源于我国古代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

在历史,文人们都喜欢在清净雅致的书房中写字、作画,环境和氛围都很匹配。

“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

由于这“四件套”多在文房内使用,故而人们统称之为“文房四宝”。

当然,除这“四件套”之外,文房用具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

据历史文献记载,笔墨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砚和纸却是2000多年前出现的。

由此可知,“文房四宝”并非是同一时期登上中国古代舞台的。

宋代时,苏易简所著的《文房四谱》中,第一次将笔、墨、纸、砚当作文房离不开的四件宝宝而作了专项研究,谓之“文房四宝谱”。

而“文房四宝”一词,则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大诗人梅尧臣的诗句:“文房四宝出二郡,生来赏爱君与予。

”自此,“文房四宝”一词便流传下来,并沿用至今。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文房四宝”源于何时?

在“文房四宝”中,上品分为:湖笔、端砚、徽墨、宣纸。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

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

湖笔的特点是“三义”、“四德”。

“三义”指精、纯、美。

“精”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72等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以“千万毛中选一毫”的态度进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四德”指“齐、锐、圆、健”。

这是从书写效果上说的。

“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锐”指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圆转如意挥扫自如:“健”指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

端砚诞生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宣纸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

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文房四宝”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民族独立性立下了不朽功勋,直到今天,依然在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标签: 文房四宝  四宝  源于  何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